在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功能性党支部”是一个近年来逐渐被关注的概念。它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正式党支部,而是一种基于特定任务或目标成立的临时性组织形式。这类党支部通常以完成某项具体任务为核心,比如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重大项目推进等,在特定时期内发挥重要作用。
那么,功能性党支部是否能够接收新党员呢?答案是肯定的,但需要满足一定条件。首先,功能性党支部必须得到上级党组织的认可,并明确其职责范围和工作目标;其次,拟发展的对象需经过严格的考察程序,确保其政治素质过硬、思想品德优良且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最后,发展党员的过程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执行,确保程序规范、公开透明。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功能性党支部可以在特定情况下吸纳优秀分子加入党组织,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可以长期存在或替代正式党支部的功能。一旦相关工作任务完成,功能性党支部应及时解散,并将党员关系转至所在单位或其他正式党支部管理。
总之,功能性党支部作为一种灵活有效的党建工作方式,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对于其性质及功能的认识仍需保持清醒头脑,既要充分发挥其优势,也要避免滥用职权、降低标准等问题的发生。这不仅关乎党的形象,更直接影响到群众对党组织的信任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