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诗词中,有许多诗句因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而被后人广为传颂。其中,“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这两句诗出自北宋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虽仅寥寥数语,却道尽了人间离别之苦与思念之深。
一、原诗原文
>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 晏殊
> 槛菊愁烟兰泣露,
> 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
> 明月不谙离恨苦,
> 斜光到晓穿朱户。
> 昨夜西风凋碧树,
>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 欲寄彩笺兼尺素,
> 山长水阔知何处?
二、全诗翻译
庭院中的菊花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中,仿佛带着忧愁;兰花也因晨露而显得哀伤。帘幕轻轻泛起寒意,燕子成双成对地飞走了。明月不懂得离别的痛苦,直到天亮时分,它依然斜照着华丽的门户。
昨夜秋风吹落了碧绿的树叶,我独自登上高楼,极目远望,只见天地辽阔,看不到尽头。我想寄出一封书信,既用彩笺又附上尺素(古代书信的代称),但山高水长,不知那远方的人是否能收到?
三、诗句“欲寄彩笺兼尺素”的解析
“欲寄彩笺兼尺素”一句,字面意思是:想要寄出彩色的信纸和尺素(古代用于书写的小幅绢帛)。这里的“彩笺”与“尺素”都是古人用来写信的材料,象征着书信的珍贵与深情。
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想传递心声的愿望,更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惆怅。因为即使有心寄信,也难以确定对方是否能够收到,更无法得知对方的近况如何。这种“欲寄而不得”的情绪,正是古人心中最为深沉的情感之一。
四、整体赏析
整首词通过描绘秋日的萧瑟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离别之人的深切思念。词中“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两句,是全词情感的高潮,也是最令人动容的部分。
- “彩笺”与“尺素”代表的是书信,象征着沟通与联系;
- “山长水阔”则暗示着距离之遥远、道路之艰难;
- “知何处”则是对未来的迷茫与不确定,流露出深深的忧虑与孤独。
这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普遍面临的现实问题——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使得许多人在分离之后难以再见面或互通音讯。
五、结语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这一句,虽简短,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思念不只是言语的表达,更是对远方之人的牵挂与期待。即便面对重重阻碍,我们依然愿意倾尽所有,只为那一份未曾抵达的问候。
在今天这个通讯便捷的时代,这句话依然具有强烈的共鸣。它提醒我们,珍惜每一次交流,珍惜每一份情谊,因为有些话,也许一辈子都来不及说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