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单位未按照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所适用的法律】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依法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是其基本义务。若用人单位未履行这一义务,将面临相应的法律责任。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此类行为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和处罚措施。以下是对相关法律规定的总结与梳理。
一、法律依据总结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 第三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和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 第八十五条:用人单位未按约定支付劳动报酬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责令按应付金额50%至100%加付赔偿金。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第五十条: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不得克扣或者拖欠工资。
- 第九十一条:用人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以责令支付赔偿金:(一)克扣或者无故拖欠劳动者工资的;(二)拒不支付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工资报酬的;(三)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
3.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 第十条:用人单位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农民工工资,不得以实物或有价证券等替代货币支付。
- 第三十条: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第五百七十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二、适用法律对照表
法律名称 | 条款内容 | 责任类型 | 处罚措施 |
《劳动合同法》 | 第三十条、第八十五条 | 违约责任 | 责令支付、赔偿金(50%-100%) |
《劳动法》 | 第五十条、第九十一条 | 违法责任 | 责令支付工资、经济补偿、赔偿金 |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 | 第十条、第三十条 | 违法责任 | 责令支付工资、行政处罚 |
《民法典》 | 第五百七十七条 | 合同违约责任 | 继续履行、赔偿损失 |
三、总结
用人单位未按照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属于违法行为,不仅违反了劳动合同的约定,也触犯了国家法律。相关法律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应承担的责任,并设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责令支付、赔偿金、行政处罚等。劳动者在遇到此类情况时,可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或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通过上述法律条款的梳理可以看出,我国在保护劳动者权益方面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体系,用人单位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规定,避免因违法而承担不必要的法律风险。